7月11日,由福州科技馆与福州科技馆气象知识分馆联合主办的“走进气象台 探索风雨真相”闽都科普研学行活动在福建省气象台圆满收官。尽管活动当日遭遇强降雨天气,但所有报名家庭均准时到场。参与者们怀着对气象科学的浓厚兴趣,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气象探索之旅。
活动首站来到科普实训观测场。即便下着雨,孩子们依旧兴致高昂,撑着小伞紧跟讲解员,近距离观察百叶箱、雨量筒、温湿度传感器、光电式数字日照计等各种气象观测设备。通过实地学习,孩子们了解气象观测设备的基本组成、观测原理及采集方法,直观感受到日常天气预报背后的科学支撑,体会到气象科学的奥秘与严谨。
推开福建气象史志馆的门,时光仿佛倒回百年前。讲解员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见证福建气象事业从萌芽到成熟的壮阔历程。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将福建气象的发展变迁生动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讲解员重点讲述了我国第一部天气雷达的诞生历程,生动再现了气象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科研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孩子们。
在史志馆的公共气象服务展区,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防雹增雨火箭弹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作用,包括增雨和防雹减灾等,还描述了其基本的使用流程和发射原理,生动的讲述让孩子们仿佛亲眼看到了当时工作的场景,更直观地了解到科技在应对气象灾害中的应用。
气象数据中心是气象数据的“聚集地”和“处理站”,海量的观测数据从各地汇集而来。在这一站,讲解员展示了数据接收、处理和存储的全过程,孩子们看着屏幕上各种地面观测数据、气象雷达图以及卫星云图等资料,认识到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气象预报预测中的关键作用,深刻感受到科技对气象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接着,讲解员带着大家参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孩子们了解各部门的预警信息如何传播到大家手中的,如何将处理好的预警信息传播数据转化为精准的预报预警信息,看着他们严谨地校验信息、选择发布渠道、监控传播效果,日复一日地保障着每一条预警信息能及时触达大众。这让孩子们直观了解到,从数据分析到信息发布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专业与细致,真切感受到气象工作在守护公众安全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预警信息的发布终端并非只有专业气象平台,还有各类“上天入地”的方式。例如海面上航行的渔船可以通过卫星接收信息,在灾难现场断网断电的情况下,我们有专属的应急指挥,在学习及人群密集的活动场所有我们的预警信息终端屏,更有像新华都超市和永辉超市的电子价牌,在特殊时期也会承担起给大众预警的功能,不仅互联网的渠道预警信息还能更加精准的针对有需要的目标人群靶向发布,成为贴近市民生活的预警信息发布终端。
活动接近尾声时,大家重点学习了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严谨治学、执着探索气象科学的精神,以此激励孩子们向科学家看齐。最后,在讲解员带领下,孩子们动手制作太阳能卫星模型,在实践中加深对气象观测辅助技术的理解,为此次研学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走进气象台 探索风雨真相”主题研学活动,不仅让青少年学到丰富的气象知识,更培养了他们不畏风雨、勇于探索的精神。福州科技馆与福州科技馆气象知识分馆将持续深化合作,携手打造更多优质科普活动,助力青少年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